文:蔡忻愉醫師

大節總是離不開美食,農曆新年有賀年糕點、元宵節有湯丸、中秋節有月餅、聖誕節有火雞……每逢節日各種聚會過後,不少求診者都抱怨胃腹滯脹、胃口轉差等等「食滯」的表現。

食滯,中醫之稱爲「食積」或是「積滯」,指人體因為飲食不節,導致停聚中焦(指脾胃)的疾病,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胃腹飽脹、有胃氣、食欲下降(或是吃很少就覺得飽滿);甚或胃腹疼痛、噁心反胃、胃酸倒流、大便不調(腹瀉或便秘,或味道酸臭,或伴見食物殘渣)、舌苔厚膩等。病因主要是暴飲暴食,或進食偏性重(如辛辣、過酸)、難消化(如糯米)的食物,使飲食超過脾胃納運能力,導致食物停滯在胃脘而成積滯。若反覆發作會使脾胃受損,運化無力,繼而引起氣滯、濕熱、寒濕等病理物質,日久形成惡性循環,使脾胃更傷。

坊間有不少消滯茶療,當中常見的中藥材有陳皮、山楂和麥芽。其中陳皮理氣寬中、燥濕化痰力強,對氣滯型及痰濕型的積滯療效良好。山楂擅解肉食引起的食積,但因其味酸,胃酸過多人士宜應先向中醫師查詢。至於麥芽,作用主要為行氣消食,健脾開胃,擅長處理由米麵類引起的食滯。不過它同時具有回乳的功效(視乎藥量),故哺乳期婦女應在中醫師指導下配伍使用。

除藥物外,大家亦可配合按壓内關穴及足三里穴幫助脾胃消化。内關穴位於兩手手腕内側,約離腕橫紋(即手掌與前臂的交界處)三橫指(即食指、中指及無名指)的距離,在正中、兩筋之間的凹陷處。足三里穴位於雙小腿膝蓋外下處,取穴時先坐下,使膝蓋彎曲成90度,膝關節外側凹陷處(此處為穴位「外膝眼」)直下四橫指(即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及尾指)距離便是足三里穴。按壓穴位的時候可以拇指指腹向下垂直施力10秒,放鬆,再重覆按壓直至穴位出現酸、麻、脹、痹等感覺。

如《黄帝內經》所言:「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」,飲食過量則脾胃易傷。大家應養成定時進食、少食多餐等良好飲食習慣。節日當前也要適可而止,進食賀年糕點、月餅、糉子等應節食品時,若開始感到胃脹,應及時停止繼續進食。另外,睡前不宜吃得太飽,太飽除了造成脾胃負擔,也會使睡眠質量下降(這就是中醫所說的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)。

若飽滯脹滿只維持數小時至一兩天,先不必過分擔心,應保持飲食清淡,使脾胃得到充分休息,從而恢復其運化功能;但若不適感覺持續,很有可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,建議及早求醫。

Mewe: http://mewe.com/p/himyattong

FB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imyattong/

IG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himyattong/

Twitter: https://twitter.com/himyattong

Medium: himyattong.medium.com

Website: https://www.himyattong.com

Photo credits: Spencer Davis on Unsplash

--

--

謙壹堂中醫診所 HIMYATTONG CHINESE MEDICINE & ACUPUNCTURE

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、肌肉及神經痛症;内科的各種過敏性疾病(鼻敏感、哮喘、咳嗽、濕疹等)、血管科和風濕科病症,腸胃消化病及婦科病等​。​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s in Hong Kong. www.himyattong.co